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外事信息
凝心聚力 向“新”而行——以高质量外事工作助力首府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把首府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年内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的“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1月22日,自治区外事办在全区外事系统转发我市外事工作经验做法,高度评价我市在服务全区对外开放大局中所作的贡献,认为我市充分展现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首府担当,有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号召各盟市认真学习借鉴。

一、高站位谋划首府外事工作,推动政策落地见“新”效

始终坚持“党管外事”原则,不断强化政治责任,加强统筹协调。一是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召开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会议,学习自治区党委外事委工作会议精神,审议通过市委外事委《工作规则》《工作细则》,为全市外事工作建章立制,把脉定向紧跟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及市委出台的文件聚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等方向,推动关于我区外事工作的最新政策落实落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见行见效。二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重新修订“三定”方案,将主线贯穿于出国审理、国际合作、涉外管理、港澳事务及自身建设等全过程各方面。内协外联扩渠道拓资源。积极对标自治区党委外事委、自治区外事办工作要求,赴外交部、中联部、全国友协等国家部委及机构,就深化国际经贸产业对接、提升友城工作层次等积极争取政策指导、资源支持。

二、高起点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

发挥国家向北开放窗口功能,落实中蒙、中俄元首会晤共识,积极打造联通俄蒙、中亚的全域开放平台。一是以俄蒙友好交往为引领,不断延伸向北开放触角。以中蒙建交75周年为契机,赓续传统友谊,落实国际友城中长期发展规划,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市、色楞格省分别签署《全方位打造中蒙友城交流典范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备忘录》。拓展合作成果,发挥首府优势和现有友城辐射带动作用与蒙古国中央省、俄罗斯彼尔姆市、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签署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拓展与蒙古国南戈壁省、东戈壁省、达尔罕乌拉省友好关系。二是以通道能力建设为引擎,全面提升桥头堡功能。加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呼和浩特核心区等重点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推动蒙古国最大二手车企业落户我市,实现二手车对蒙出口扩围增量,截至目前建设二手车出口海外仓6个,累计出口车辆超3000台,出口额超2亿元。发挥俄蒙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友城和友好交流地区资源优势,新增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4条中欧班列发运路线,到发量突破百列,搭载标箱突破万箱,“双突破”创下市班列发运以来的历史新高。挖掘友好交流城市资源,促成国佑物产、九州通医药与哈萨克斯坦阿塔苏物流集团在跨境电商、跨境物流通道、国际陆港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三是以务实合作为支撑,加速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组织全市基建道路、规划设计、草种生态等领域11家企业30余人参加乌兰巴托市2025年大型项目推介会,就水泥、玻璃纤维管、融雪剂、耐寒防旱草种等产品出口达成多项合作协议,这是两市缔结友城以来签约规模最高、合作前景最广的一次经贸活动。蒙古国色楞格省打造“中国呼和浩特友谊林”,开展防沙治沙线上经验交流会,组织园林专家赴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开展技术指导,支持市草种业龙头企业走出国门,为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和防沙治沙国际合作提供“中国方案”。促成蒙古国APU乳业集团与我市知名乳企开展技术研发、产品代理、奶站建设等合作,推动首府乳制品进入蒙古国市场。

三、高质量服务国家总体外交,首府对外交往开拓“新”格局

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主动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营造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生态,以高水平外事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一是助力中美关系行稳致远。组织政府代表团赴美美国兰辛市正式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与洛杉矶郡长亲切会晤,洽谈友城合作进一步强化与美国内蒙古商会、美国密歇根州农业协会及在美华人企业家的沟通合作,带动伊利、蒙牛、蒙古大营、蒙亮等企业进军美国乳品及餐饮市场,得到上级外事部门的高度认可二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眼打造全区对外开放高地,与马来西亚新山市、泰国孔敬市、老挝万象省、阿根廷科尔多瓦市、乌拉圭圣何塞市、土耳其安塔利亚市等城市建立友好交往,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交往布局。举办中非农业乳业畜牧业合作座谈会,为伊利、蒙草、金河生物等我市龙头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组织相关部门及企业与新加坡中国商会开展经贸座谈交流,为新加坡企发局与和林格尔新区开展数据中心合作,与商务局及综保区开展牛羊肉进出口合作牵线搭桥。是积极服务重大外事活动。全年高质量接待国宾党宾、招商引资团组39批597人次,服务出访团组19批78人次,圆满完成驻华使节内蒙古行、北京大学“东方奖学金”学员代表团等重要团组来访接待任务,积极涵养外事资源举办敕勒川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敕勒川国际草业大会、敕勒川国际动物疫苗创新大会、中丹可持续乳业发展推介会呼和浩特-香港投资推广座谈会等国际会议,承办20届中日地方交流促进研讨会对日友城青少年访华项目,搭建国际高能级交流合作平台。

四、高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五外”联动激发“新”效能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用好各类平台和资源,立足首府实际,增强内外联动,构建全方位对外交流平台,不断推动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经贸务实往来,激发外事资源潜力。高质量完成市委主要领导出访的项目策划及服务保障工作,推动伊利与利乐、芬美意、康美包、百乐嘉利宝等大型跨国公司签订80亿人民币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坚定海外市场对中国乳企的信心。充分利用各国驻华大使馆资源渠道,为我市全脂乳粉、液奶等产品销往东南亚、非洲市场牵线搭桥,鼓励外贸“新三样”产品出口,助推锂电池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今年我市存量外商投资项目109个,总投资额335.84亿元,境外投资项目48个,总投资额7.41亿美元,与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进出口总额实现184.77亿元,同比增长三成,经济外向度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二是扎实推进人文交流,焕发国际合作活力。不断擦亮呼和浩特国际青少年友好交流营活动品牌,组织我市师生与日韩俄蒙国际友城青少年开展交流互访活动。推广海外华文教学,缔结国际姊妹学校,促成医疗科研机构合作立项以民间交流“小切口”做好民心相通“大文章”。推动中蒙共建“蒙医治疗骨质疏松国际合作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我市蒙医药国际发展进入快车道与蒙古国、芬兰等地开展基层治理、职业培训、老年大学、幼儿教育等领域参访交流,拓宽合作空间。助力中俄蒙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国际自由搏击争霸赛等体育赛事,带动商业、文旅业蓬勃发展。举办家畜生物育种与胚胎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引导企业参加人工智能与智能农业领域前沿论坛,助推首府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稳步迈进。三是持续打造外宣交流品牌,优化国际传播能力。举办“你好呼和浩特”外籍人士参访活动,参加全国友协主办的“我眼中的中国”短视频大赛,制作发布《千年古韵 美丽青城》外文宣传片,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篇章。配合开展“外媒看青城”“2024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内蒙古行活动增进外籍及港澳人士对我市的了解和认同通过新华丝路、中新社、人民网英文版等渠道发布稿件百余篇,提升首府海外知名度及美誉度。

五、高效能推进“外事为民”,外事工作队伍呈现“新”风貌

践行外事惠企、外事为民理念,着力增强首府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首府建设成为“五宜”城市一是完善外事管理流程,提升业务规范化水平制定《外事礼宾接待工作手册》,规范礼宾接待工作,形成接待团组台账,加强跟踪问效。科学制定人员因公出国(境)计划,围绕“带出去什么”“带回来什么”形成任务清单,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对全市公共外语标识使用情况进行摸排调研,推动制定《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英文译写规范》,督导行业主管部门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译写错误开展自查整改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外事干部专业化水平。举办全市翻译业务技能、涉外业务培训会,邀请外交部、中国翻译协会专家讲授国际形势、涉外业务政策、礼宾礼仪和领事保护知识,拓展国际思维。选派干部参加各类比赛培训,淬炼专业素养。